神二十乘组简历来了!有航天员三入太空,还有一位神秘“乘客”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天(23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言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陈冬即将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

神二十乘组简历来了!有航天员三入太空,还有一位神秘“乘客”

这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中)、陈中瑞(右)、王杰。

神二十乘组指令长陈冬:又又又飞天!

【航天员陈冬同志简历】

神二十乘组简历来了!有航天员三入太空,还有一位神秘“乘客”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硕士学位。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特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2022年6月,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2023年3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展开全文

2016年10月17日,陈冬迎来人生中第一次太空之旅。作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他历经6年磨砺,完成了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终于迎来了火箭腾飞的时刻。

2022年6月5日,陈冬又一次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他已经成长为神十四乘组指令长,也是第二批航天员里首个指令长。带领航天员刘洋、蔡旭哲,开启了首次长达6个月的“太空出差”。其间,他们迎来了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亲历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完成“T”字构型组建。创造了多个首次——我国航天员首次从问天气闸舱出舱、首次完成舱外救援验证,以及首次“太空会师”。

2025年4月23日,神二十乘组指令长陈冬即将再赴苍穹。他带着两名年轻的第三批航天员,将训练重心锚定在强化操作精准度、心理稳定性、团队协同默契度与应急处置等能力,尤其是应急处置能力。他们经常随机穿插故障训练,三人分工明确,同时与地面团队高效协同,并形成了“训练、复盘、优化”的闭环提升机制。

“我在天地之间翱翔,飞跃地球, 穿过家乡……怀揣着对祖国的爱,讲述飞天的梦想”,这是陈冬在太空中为祖国写的诗,也是他灿烂的征途与梦想。

神二十乘组航天员陈中瑞:开拖拉机?开飞机?开飞船!

【航天员陈中瑞同志简历】

神二十乘组简历来了!有航天员三入太空,还有一位神秘“乘客”

陈中瑞,男,汉族,籍贯河南滑县,学士学位。1984年10月出生,2003年9月入伍,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副大队长、四级航天员,空军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飞行员,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当一个人同时拥有热爱和天赋,他能飞多高?来看陈中瑞的回答——1984年,他出生于河南滑县陈大召村。从小他就对机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据陈中瑞父亲回忆,刚学会走路时,他就摇摇晃晃爬上拖拉机,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操作,那时,陈中瑞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拖拉机驾驶员。

2003年,陈中瑞被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录取。当他驾驶战机呼啸而过,内心深处又多了一重渴望——飞得高一些,再高一些,冲出大气层。“但我知道选拔航天员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所以还是专心飞行。”陈中瑞说。

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2018年,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式启动。陈中瑞意识到,曾经遥不可及的太空梦或许近在眼前,报名、参选、入选、训练。不只热爱,更有一份信念支撑着他——为祖国出征太空。终于陈中瑞以航天驾驶员的身份入选神二十乘组。这个春天,陈中瑞将飞出自己的新高度,飞向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神二十乘组航天员王杰:脚踏实地的攀登者

【航天员王杰同志简历】

神二十乘组简历来了!有航天员三入太空,还有一位神秘“乘客”

王杰,男,汉族,籍贯内蒙古巴彦淖尔,博士学位。1989年9月出生,2021年1月入伍,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陆军上校军衔,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人虽渺小,但心可以无限广阔。”1989年9月,王杰出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一块地和一群羊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小时候帮父母干完活,他喜欢爬上阴山静静地待会儿。看草像云翻涌,看天比地辽阔。其余时间大多被他用来读书,透过书页,更大的世界在他眼前徐徐铺展,“常立志,不如立志长。”

2003年10月16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回到地球。距着陆点400公里外的课堂上,王杰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条新闻。那天,他第一次听到“航天员”3个字。那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终成真。

在王杰的不懈攀登下,他的人生轨迹与航天事业发展道路渐渐交叠。2018年,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首次扩大了范围,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人员有机会成为航天员。当时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某航天器平台总体工作的王杰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在进入神二十乘组前,王杰的来时路是为了达成技术指标,与多个分系统日日夜夜的合力攻关。从科研一线走出的航天员王杰,也将以航天飞行工程师的身份叩问苍穹。

1位神秘乘客!

这次太空之旅还有一位神秘乘客——它不是身着宇航服的航天员,而是一种被科学家称为“生物界孙悟空”的涡虫!这种仅有指甲盖儿大小的生物,把它切成两半,短短7到10天,两段残缺的身体竟能各自长出完整的脑袋和尾巴;哪怕切碎成无数小块,每一块都像拥有 “复活技能”般,拼出全新的个体!更惊人的是,这种“切片大师”的生命历程已经超过5.2亿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研究涡虫对研究人类细胞克服老化、延缓衰老等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教授赵博生介绍,在中国空间站进行涡虫实验,想要通过研究空间环境对涡虫再生过程的发生以及生理形态的影响,来探寻太空复合环境影响修复再生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更好理解太空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为未来太空医学的发展以及研究人类细胞老化和创伤修复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藏着2个彩蛋!

值得关注的是,窗口时间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给这次任务增添了新的承载和特殊意义。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这里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55年后,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将从这里奔赴“天宫”,跑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赛”。奋战在各自岗位的广大航天人,将以誓夺任务成功的昂扬精神状态度过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期待神舟二十号圆满完成使命,也期待着中国航天在未来的日子里创造更多辉煌,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潇湘晨报记者苏莹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报道

评论